话说上学期信息技术中心直属支部开展了通过微信朋友圈交流学习组织生活以来,我们有利用微信群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微党课活动。
9月9日中午全体党员利用支部的微信群继续了微党课的学习,通过微信群的语音输入由目前正在云南墨江挂职的中心副主任徐铮宁同志向中心全体党员做了一场两学一做支滇工作心得交流的报告。
会上用徐铮宁同志结合这半年的亲身经历谈心得讲体会,内容如下:
2016年4月,本人受教育部和学校委派,作为教育部第四批赴滇西边境山区挂职团成员之一,来到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开始一年的挂职工作。墨江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北部,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2.7%;北回归线穿城而过,“太阳在这里转身”;全县有双胞胎1200多对,每年5月都举行国际双胞文化节。因此“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是墨江三张亮丽的名片。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99.98%。全县常住总人口37万人,世居2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7.2%。2015年全县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达6万多人。因此墨江还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滇西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和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本人在四个月的挂职期间还能明确一个定位、坚持两个抓手、做好三个服务。
明确一个定位
在滇西边境山区的挂职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高校教育工作者到地方政府“公务员”,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迅速完成角色转变,明确“桥梁”和“纽带”的定位,立足自身工作经历、专业背景和学校优势,结合当地需求,整合多方资源,把脉精准扶贫,定好坐标点,找准突破口,谋定而后动,为墨江的人民群众做几件实事。要把挂职作为一次难得的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锻炼机会,与当地群众一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在实践和奉献中锤炼自我、实现自我、升华自我。
坚持两个抓手
树立学习的意识,甘当“小学生”,及时“补短板”。
首先,以文献学习为抓手,尽快熟悉县情。通过阅读墨江县志、墨江年鉴等,大致了解全县的基本情况。通过学习《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文件选编》、《墨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墨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参加县政府常务会议、县扶贫工作推进会等,学习会议文件,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加深对墨江经济和社会现状的了解。
其次,以基层调研为抓手,掌握一线实际情况。主动深入乡镇,调研乡村小学、幼儿园的师资配备、设施改造、经费投入等相关情况。进村入户,调研脱贫摘帽任务的进展以及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识别抽查工作。
做好三个服务
第一,服务挂职总队。挂职总队整体部署,为各位挂职干部的所在县区和单位提供了诸多好的资源,因此也需要挂职干部相应地做好服务工作。例如,为挂职总队即将实施的“滇西小学英语清零计划”做好调研工作,将调研问卷下发至县教育局,完成后再上报总队,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基础;为总队向上外图书馆捐赠《大理丛书》一事做好对接工作,该丛书共8篇63卷本,价值五万多元。
其次,服务墨江本地。来到墨江,就需要动真情、用真心、使真力,为当地办实事,为墨江当地的事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与墨江县教育局积极协商,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的网络支教,已完成前期教学点选定和技术测试;发挥“上海外国语大学—墨江二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平台优势,与墨江二中和上外团委联系沟通,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8月22日-27日在墨江进行支教服务,并同期与普洱团市委、墨江团县委、墨江县教育局积极洽商,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展开前期准备。
第三,服务上外各部门。派出单位是挂职干部的“大后方”“大本营”,为学校和当地起到纽带作用、做好服务工作是挂职应有之义。在当地原受援小学突生变故的情况下,主动多次与县教育局和其他中小学联系协商,最终在较短时间里促成上外“雅行”支教队来墨江支教,支教时间为7月19日至8月3日;配合上外研究生部墨江支教志愿者的选拔工作,与受援学校墨江二中多次联系,了解教学需求,做好后勤保障,两名研究生志愿者已于8月24日到达墨江二中,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工作。
通过铮宁同志的报告大家加深了对国家援滇工作的了解,这是一份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的工作。结合两学一做的精神,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下身边的党员如何把学习结合实践,踏踏实实做贡献,奉献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案例,大家反响踊跃受到启发教育。
信息技术中心直属支部